大胆祼体验艺术写真,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gaysexchina男外卖,曰本a毛片免费视频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信托公司:“爆發期”后迎來“創新期”
發布時間:2008/12/10

12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九條金融促進經濟發展措施(簡稱“金九條”),其中在談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時,將“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與并購貸款、股權投資基金一起,作為融資創新的重要方式。由此,我國信托融資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分業管理:分出一片新天地

1978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隨著經濟活動日趨活躍,原來高度集中的單一的銀行信用方式已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信托融資方式應運而生。

197910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隨后,中國銀行總行成立信托咨詢部,并以此基礎成立中國銀行信托咨詢公司。此外,隨著財政收入分成制度實施,各地區和部門也紛紛自行組建各種形式的信托投資公司。至此,在銀行之外,迅速形成了以融通資金、促進地方經濟和部門經濟發展為目的的信托公司陣營。

1981年至1982年,信托業發展進入第一個高峰期,各種類型的信托公司在短期內迅速膨脹。據統計,至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托機構有620多家。

19936月,為抑制通貨膨脹,實現國民經濟“軟著陸”,中央決定進行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思路,以信托業與銀行業分離為主題的改革開始啟動。經過改制重組、銀信分離,到1996年末,全國信托公司數量下降至244家。此后又經過“信證分離”改革,中國信托業作為獨立金融行業的雛形基本形成。

信托法是中國信托制度良性發展的基礎和前提。2001101日,《信托法》正式頒布施行;2002年,《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頒布施行。

2003年年底,全國信托公司按照“一法兩規”重新登記并領取新執業牌照,共有59家公司重新登記。這些信托公司在治理結構、內控制度、資產質量、人才隊伍方面都進行了重大重組和整合,核心競爭力有了較大提升,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731日起,由中國銀監會頒布實施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取代了2002年實施的《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由此,以新的“一法兩規”為核心的信托法律法規體系成形,信托公司在新的監管格局下進一步規范發展。

管理規模:3年增長逾60

進入新世紀,隨著金融和理財市場不斷成熟,信托制度被廣泛地運用于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企業年金基金等的受托管理,證券投資信托、房地產投資信托、基礎設施投資信托、受托境外理財、私募股權投資信托、公益或慈善事業等產品類型陸續涌現。

2007年“新兩規”實施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清晰準確,經營特色突出,逐步構建起了專業化經營模式。換發新牌照的信托公司,可優先開展私募股權投資信托、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信托公司還大量運用基金化要素,逐漸實現基金化產品模式,從而防范單純項目融資的高風險。

50家信托公司2007年年報顯示,所有公司均實現盈利,業績呈現爆發性增長。年報還顯示,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已近萬億,同比增幅達166.82%。2007年共實現利潤200余億元,同比增幅更是達到了278.85%的超高水平。其中中信信托以近2000億元的信托資產規模高居榜首,管理規模超過百億的信托公司也屢見不鮮。

近幾年來,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05年、2006年的增長規模分別為524億元和1464億元。進入2007年,信托公司主業迅速壯大,加之資本市場發展較快,信托資產總規模更是增長了5847.9114億元之多,總規模達到9357.9302億元。相比2004年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的150億元,僅僅3年時間,已經實現了逾60倍的增長。

近幾年,由于居民收入和財富快速增長,高端理財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信托公司由于其專業理財的能力,并且投資領域不受限制,逐漸在高端理財和另類投資領域也樹立起了競爭優勢。

信托公司的信托計劃平均規模由2005年的0.6556億元、2006年的1.2753億元,猛增至2007年的2.2296億元。這一系列數字也從側面說明了信托公司在理財市場上的分量。

“金九條”開信托創新政策空間

隨著2007年信托新政的實施,國內信托市場的產品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昔日的主角,集合信托產品讓位于銀信合作的單一資金信托產品。假如銀信合作的“蜜月期”過去,意味著信托產品的“主引擎”減速,這對信托公司的影響不可低估。

不過,有業內專家仍對信托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在銀行理財產品創新中,信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信托作為特殊目的載體的獨特角色沒有改變,信托獨特靈活的制度優勢沒有改變。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指出,最近兩個月以來,央行采取減息、調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放松對信貸控制,借道信貸理財產品的需求下降。隨著降息通道的開啟,信貸類理財產品數量減少,會帶動銀信合作理財產品需求走低。

雖然產品風險增加和產品發行滑坡,再加上國內樓市與股市不景氣,信托公司業務遭遇到巨大挑戰。但恰在此時,“金九條”頒布實施,為包括信托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創新打開了廣闊的政策空間。按照“金九條”的要求,信托行業將可以大有作為:

首先,信托可以擴大融資渠道、靈活運用資金,彌補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單一不足;其次,在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作為銀行貸款的有效補充。其中,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可以迅即試點。此外,信托業還可以在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方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