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來源:《浙商》
就在外界都在關注房產信托危機的時候,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工商信托”)首發的策略基金“中國特殊商業資產價值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文簡稱“特殊商業信托計劃”)卻可以在短短20天的時間里,成功完成首輪募集。
“剛開始,很多人保持觀望態度,直到第一輪的募資結束后,我接到的預約電話越來越多。”據杭州工商信托一位客戶經理介紹,“特殊商業信托計劃”的擁躉者當中,不乏一向認可杭州工商信托產品創新的客戶。
杭州工商信托在創新的路上行走已遠,“特殊商業信托計劃”絕非個例。從“飛鷹?1號”到“陽光?1號”,再到“特殊商業信托計劃”,都表明它擅于創新,在國內信托產品基金化的路上先行了一步。
“基金化”之路
作為對杭州工商信托創新的行業性肯定,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七月份。7月11日,在“2014中國信托業峰會暨第七屆中國優秀信托公司頒獎典禮”上,總裁丁建萍獲評2014年度信托業領軍人物,這也是繼2007年被評為“最值得尊敬的信托領袖”后的第二次加冕。
杭州工商信托的創新首先體現在它“另類”的業務模式上:一是地產信托占比較高,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連年全國領先;二是單一信托規模很小,以集合為主。然而最能體現杭州工商信托創新特質的,則是在產品創新和“基金化”業務模式的道路上。
早在十年前,杭州工商信托其實就已經提出走“基金化”道路。作為一個“舶來詞”,那時候,基金化信托僅存在于國外。
“類似的房地產投資基金在國外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業內人士分析,基金化信托產品是建立在現代投資資金組合理論上,通過若干資產組成的投資組合實現優于單一資產投資的風險收益目標。通過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項目、不同產品之間的組合投資,最大程度地分散風險,保障投資收益,避免單體信托項目風險而引發的兌付風險。
直到2012年,隨著資管市場的全面放開,特別是銀行試點債權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資管計劃后,國內信托公司傳統業務模式受到了威脅,轉型已迫在眉睫,縮減通道業務,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回歸自主管理的發展道路,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成為信托公司的必然選擇。
“有些信托公司做了基金化的嘗試,特別是房地產投資,但仍未形成行業共識。”上述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處于尚起步階段。
而在5年前,杭州工商信托就已經推出了基金化的房地產信托產品“飛鷹1號”。“飛鷹”系列信托產品,收益率多在10%以上,其中“飛鷹1號”產品存續期長達5年,目標投資收益率為20%。去年7月,這一產品已經實現投資退出,投資者的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超過13%。目前“飛鷹”系列已發行至第16號。
與“飛鷹”系列相比,“特殊商業信托計劃”則是一個升級版的基金型產品,它更注重策略于、進行組合投資,用金融技術手段分散風險。“當‘特殊商業信托計劃’剛推出的時候,很多個人投資者不熟悉這樣的投資基金,而專業投資者則對該產品表現出深厚的。”丁建萍這樣表示。
合作是大趨勢
7月30日,在杭州工商信托“2014夏季策略研討會”的間隙,筆者采訪了丁建萍。正如媒體同行所描述的那樣,這個被尊稱為“創新領袖”的人,思維跳躍,邏輯“快節奏”,對行業的本質理解和發展解讀都別有一番思考。在靈感的激蕩間,他會點燃一支煙,這種真誠,給交談者傾聽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