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受益于信托融資需求回暖,以及經濟預期改善等因素,此前一度持續下降的信托資產規模,或在今年二季度迎來企穩回升態勢。
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規模為22.54萬億元,較2018年4季度末下降0.7%,降幅進一步縮窄。
信托資產下行趨勢收斂
相較于2018年信托資產規模相對較快的下行態勢,2019年這一趨勢得以緩和。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為22.7萬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數據為22.54萬億元,盡管行業資產規模仍呈現縮水狀態,但降幅明顯趨緩。
對此,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表示,2018年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今年一季度以來“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效率改善,信托融資需求回暖,尤其是基礎設施領域,疊加經濟預期改善、前期通道亂象整治緩釋風險,2018年被動收縮趨勢逐漸收斂,信托主動投放意愿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從信托資金來源來看,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單一資金信托占比為42.3%,較2018年四季度末下降1.03個百分點;集合資金信托占比為42.1%,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1.98個百分點;管理財產類信托占比為15.59%,較2018年四季度末下降0.96個百分點。在當前去通道、去嵌套的嚴肅監管氛圍下,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規模仍在收縮,集合資金信托占比不斷提高,與單一資金信托占比平分秋色。由于近年來信托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集合資金信托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風險整體可控
2018年,信托項目“爆雷”事件不斷,風險事件也成為大眾關注信托業的一個焦點問題之一。
根據信托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1006個,規模為2830.59億元,信托資產風險率為1.26%,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其中,集合類信托占比61.57%,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0.17個百分點。
周萍認為,這主要源于去年金融“去杠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少數信托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自資管新規出臺之后,信托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信托行業總體風險可控。
此外,2019年第一季度,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230.58億元,較2018年一季度減少5.25%;利潤總額為184.97億元,較2018年一季度上增長10.32%,增速較前兩個季度明顯回落。
但就收入結構而言,2019年第一季度,信托業務收入為168.42億元,占比73.05%,較2018年第四季度上升4.51個百分點;固有業務收入59.74億元,占比25.91%,較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0.01個百分點。
周萍認為,在監管強調金融回歸主業的政策導向下,信托公司大力發展信托業務,信托業務收入成為行業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
從信托報酬率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信托業的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為0.43%,較去年明顯提高。這主要是因為去年“資管新規”落地后,通道與多層嵌套業務不斷清理與壓縮,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增強,信托業務結構優化,帶動信托報酬率提高。
從信托資金的投向來看,截至2019年1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占比依然穩居榜首,其后依次為金融機構、基礎產業、房地產、證券投資等。相較于2018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與房地產領域的信托資金占比有所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資金余額為2.81萬億元,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19個百分點。周萍分析,作為國家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手段,年初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明顯提速,預計未來流向基礎產業的信托資金或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