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不斷成熟的中國信托業須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專業制勝,堅持做好實體經濟的助推器,打造出差異化的業務模式,把握時代所賦予的機遇。
進入2018年,信托行業所處的經營環境面臨根本性改變。
十九大之后,經濟轉型和供給側改革進入深入攻堅階段,傳統行業艱難轉型,同時中央對地方政府舉債的控制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強。伴隨經濟增速放緩、增長動力轉變,以及地方政府在拉動增長中的角色和手段的逐步變化,信托業所面臨的融資市場也將發生結構性轉變。
相比宏觀經濟對信托行業帶來的影響,金融監管是更為核心的影響因素。有關方面對金融治理的決心堅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監管納入中央層面工作議程,脫虛向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整改戰役步入高潮。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逐步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伴隨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信托業在內的金融行業也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集中體現在服務五大主題:產業優化、消費升級、財富管理、新型城鎮化和經濟出海。
服務主題之一:產業優化
目前金融機構多受風險偏好和審批效率等限制,服務對象有限、手段較為單一,難以為新舊產業優化進程提供充足且高效的資金支持。新興產業的企業主體往往缺乏足額抵押物和長期信用記錄,較難獲得銀行、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融資渠道較為狹窄、融資額度較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了并購重組浪潮,大量且多元復雜的融資需求使現有標準化的融資方式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亟待綜合化創新融資方式出現。
信托行業具備豐富的夾層和結構化融資經驗,通過不斷強化結構化投融資思維和能力,可采用私募融資、產業基金、并購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實現資金配置,有力支持產業優化調整。如,某信托公司通過發行信托計劃,設立清潔能源產業基金和電網供應鏈投資發展基金,支持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的產業融資需求。
服務主題之二:消費升級
從供給規模和服務手段來看,目前圍繞消費市場的投融資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難以充分滿足不斷涌現的多元消費需求。以消費金融業務為例,伴隨消費者超前消費意識的覺醒,消費金融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各類消費金融機構在融資、風控等關鍵業務能力上參差不齊,甚至存在明顯短板。
信托可靈活開展ABS等多種業務模式有效滿足消費金融服務機構融資需求。在此過程中,信托可逐步積累數據和IT能力,提升自身風險識別與管控水平,為后續將業務拓展至運營外包、風控能力輸出、對終端個人客戶直接放貸等領域打下基礎。
服務主題之三:財富管理
現有財富管理市場中的產品與服務水平有限,難以契合客戶對于財富保值增值及傳承等多元化需求。中國財富管理處于發展初期,從業機構普遍面臨著綜合服務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稀缺等問題,難以滿足高凈值及超高凈值人群在風險隔離、合理避稅、靈活傳承、慈善運作和綜合投融資配置等多方面的需求。
信托公司能夠根據高凈值客戶的多元需求,靈活提供財富產品與資產配置,搭建家族治理模式,量身定制代際傳承方案。
服務主題之四:新型城鎮化
現有社會資本的參與水平,難以為新型城鎮化向“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中催生的大量配套建設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產生了較大的融資缺口。隨著“去杠桿”工作推進,原有地方政府債務擔保模式退出歷史舞臺。未來持續推動城鎮化建設,亟待各種新型融資工具和創新融資模式的發展。
信托公司可利用自身交易結構設計專長和基建行業專長,積極探索各種融資模式,引導政府、金融機構、高凈值投資者等多元社會資金參與。如,通過聯合大型承建集團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母基金,與地方政府投資平臺或產業園區合作等多種方式方法,運用股權、債權、“股債結合”、證券化等多種金融工具手段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和專業化服務支持。
服務主題之五:經濟出海
國內金融服務機構大多缺乏海外市場經驗,現有的服務規模與水平難以滿足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和財富個人配置境外資產過程中產生的投融資需求。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起步較晚,服務客戶境外需求的經驗能力尚不充分。一方面,金融機構國際金融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另一方面,機構往往缺乏對東道國特有文化習俗和法律規范方面的深入理解。
近年來,信托業國際化布局明顯加速,也在積極配合“引進來,走出去”“一帶一路”等國家級國際化戰略。信托業在不斷獲取國際化業務牌照的同時,也在組建具備海外市場經驗的專業團隊,建設國際化業務平臺,從而更好地服務核心客戶的海外金融需求。如,某信托公司通過參與發起產業基金的方式,進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制造產業和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等領域的投資,促進通航產業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有機結合。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積極促進國際合作,努力實現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未來,信托有望通過靈活創新的投融資解決方案,在推進經濟出海、國際間貿易和資金流動上發揮更大作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宏觀經濟轉型、金融需求迫切、金融體系尚不健全、信托行業比較優勢較強的整體環境下,信托業發展有三大優勢:一是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存量經濟,發展增量經濟。二是服務人民群眾。作為居民與相關機構的受托人,為其財富、資產提供保值增值的服務。三是推動金融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緩沖改革影響。展望未來,不斷成熟的中國信托業須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專業制勝,堅持做好實體經濟的助推器,打造出差異化的業務模式,把握時代所賦予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