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投資收益下降近四成房地產業務萎縮
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發布第3季度信托公司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8.17萬億元,同比增長16.33%,環比增長5.09%。與2016年2季度同比增長8.95%相比,3季度信托資產規模增速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經營業績方面,2016年3季度,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234.38億元,同比2015年3季度的278.08億元下降15.71%,減少43.7億元,主要原因是2016年3季度的投資收益僅為56.39億元,比2015年同期投資收益91.98億元減少35.59億元,同比下降38.69%。
“在宏觀經濟明顯企穩和市場預期略有好轉的積極影響下,信托業跨入了‘18萬億時代’。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強、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則是信托公司緊緊抓住實體經濟部門資金需求的市場機遇。”對此,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殷醒民教授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3季度末信托業的風險項目個數為606個,規模為1418.96億元,比2季度末1381.23億元增加37.73億元。另外,在中央抑制和防止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資產泡沫風險的大環境下,3季度末,房地產資金信托規模為1.35萬億元,占比8.45%,比2015年3季度末的8.96%減少了0.51個百分點。
對此,殷醒民教授認為,信托公司開展房地產領域相關信托業務,一方面,需進一步提升合規管理能力,防范被相關合作機構從事違規放貸行為用作籌資渠道或放款通道;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積極配合房地產“去庫存、補短板”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探索開展并購信托,促進房地產企業兼并重組;探索開展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業務(REITs)。
就未來的行業發展方向問題,殷醒民建議,信托業要高度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速度,新的投資機會正在涌現。比如工業互聯網、機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軍工、高端制造、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產業,信托在服務這些行業中都可邁出新的步伐。在教育投資領域,如產業實體、教育消費等都成為集合信托產品的標的,給投資人更豐富的產品選擇。“未來,信托業應努力探索新的轉型方式,轉型創新上要快半拍,深入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改善信托資產管理方式,信托業必將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殷醒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