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由于受藝術品市場行情調整的影響,藝術品信托市場在經歷了2011年的迅速增長后,2012年起進入了下行通道。根據相關統計,2013年以來,這一趨勢并未扭轉,藝術品信托在產品發行數量和市場參與主體兩個方面,均顯出繼續向下滑行的趨勢。
據有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新發行的藝術品信托僅有10款,而2012年上半年發行的藝術品信托有24款;此外,今年發行藝術品信托的機構僅有4家,而2012年上半年有13家機構發行了藝術品信托。
2011年起關注藝術品信托市場并持續發布有關報告的用益信托研究室工作人員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由于今年發行產品過少,目前已無針對藝術品信托的專題研究。相關研究人員也表示,目前市場上主要是房地產與證信類信托,藝術品信托的市場需求有限,業務開發動力也不大。
一家信托公司項目經理向媒體表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由于藝術品價格普遍下跌,相關投資產品淡出市場。去年上半年還有不少感興趣的客戶咨詢,到了下半年就漸漸消失,今年上半年基本無人問津。”
普遍風險:過度依賴投資顧問
今年發行藝術品信托的四家機構分別為山東信托、國投信托、長安信托和西藏信托。公開資料顯示,山東信托于2012年才進入藝術品信托市場,當年發行了2款,其中一款僅有1050萬元規模,而進入2013年,該機構藝術品信托規模和數量均快速上漲,每個產品募集資金在1億元左右,上半年至少發行了7款藝術品信托。在山東信托逆行情集中發行的同時,此前一直參與藝術品信托市場的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卻未見動靜。
一位信托機構人士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采訪時表示,他所在的信托公司今年還沒有發行任何藝術品信托產品。此前發行的產品還在存續期內,按合約進行期中分配。由于先前購入藝術品的時機較好,目前給客戶的收益還比較理想。他同時表示,藝術品信托不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豐富產品線比營收意義更大。
國內的藝術品信托始自2009年國投信托一款名為“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產品。2010年,發行規模為7.57億元。2011年,發行規模為55.3億元,比2010年猛增約626%,且藝術品信托的收益率高達10%至12%,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一度令投資者趨之若鶩。
不過,一位信托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近幾年藝術品信托項目激增的過程中,一些信托公司盲目逐利,沒有專業的人才運作,將項目運行管理的主動權都放在了投資顧問身上,信托經理的職能缺失,這也是信托風險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市場遇冷,如果抵押物流拍,那誰來兌付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如何兌現成了產品管理者的難題,甚至不排除信托公司自己埋單的可能。”
到期兌現八成通過拍賣
經歷2011年的井噴增長后,藝術品信托在2012年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近期發布的《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了34款藝術品信托產品,發行規模為33.46億元,相比2011年,參與的信托公司減少6家,發行的產品數量減少10款,降幅為22.73%,發行規模降幅達39.5%。
具體來看,2012年發行的藝術品信托產品平均期限為1.9年,較2011年的2.19年縮短0.29年,發行的34款藝術品信托平均收益率為9.89%,基本與2011年的9.87%持平。從投資標的來看,2012年發行的34款產品的投資標的包括書畫藝術品、版畫、和田玉、翡翠、犀角、象牙雕刻等藝術品,其中以書畫類藝術品居多。
上述報告稱,致使藝術品信托市場下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藝術品市場本身表現低迷,2012年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回調,下滑走勢明顯,行情的變化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二是從2012年開始,藝術品信托開始進入清算期。2012年共有5家信托公司清算了11款產品,其中5款為到期清算,另外6款產品因為市場對該類產品缺乏信心而提前終止。據最新發布的藝術品信托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將有40款藝術品信托產品到期,兌付規模高達38.52億元,這會是藝術品信托產品收益兌現的高峰期。由于目前國內藝術品信托退出方式有80%都是通過在拍賣市場交易完成收益兌現的,盡管信托產品在拍賣市場上拍會成為推動市場交易的動力,但大量的藝術品短期內在拍賣市場集中上拍其實會給2013年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四個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藝術品信托市場的現狀,中央美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總監馬學東認為,藝術品市場本身就是個信心市場,受宏觀經濟下滑和此前嚴重透支的影響,目前藝術品市場仍處于擠水分階段。
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品信托行業雖然有過曇花一現的高速增長,但由于基礎性的問題沒有解決,長期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在文化部發布的上述報告中,集中指出了四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缺乏專業人才。藝術品投資與信托管理是一項跨越金融、經濟及藝術市場學的綜合型新興投資業務,對于項目管理人員的知識技能和行業經歷要求比較嚴格,而藝術品投資業務人才的匱乏正是信托公司的短板。國內目前尚未有一家信托公司能獨立培養和擁有兼具金融學與藝術品投資復合背景的專業人才隊伍。絕大多數的受托人也未有在古籍、字畫、瓷器等藝術品細分領域的投資經驗。信托公司發起信托計劃、維持日常事務運轉幾乎完全依賴于外部第三方聘請的藝術經紀、投資咨詢管理中介機構的技術與信息服務支持,因此其自身難以獨立做出客觀合理的投資價值判斷。
其次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托管理機構公開發行的招募說明書內容泛化,對于投資標的物的資料介紹、管理團隊運作程序常常一筆帶過。有些信托投資公司不按協議的規定及時披露足以影響委托人投資決策的重大信息。這些不規范行為都為藝術品信托基金的收益最終能否兌現埋下疑問。
再次是藝術品鑒定與評估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藝術品鑒定與價值評估制度嚴重缺失。由于沒有公允市場價值參考,信托投資公司只能委托中介機構參與公開拍賣、場外磋商等形式購買標的物,而此種方法面臨價格哄抬、虛假操作、中介機構之間內幕交易等很多的風險。
最后是監管真空。目前藝術品信托計劃的策劃、申請文件制作、設立、資金募集、運作、變更直至終止整個過程主要是由信托公司以及聘請的外部第三方中介自行組織和運作,缺乏發行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督和約束。就目前而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于信托公司跨行業、多元化經營采取的是宏觀層面的調控,無法嚴格執行對信托公司開設的業務逐項檢查的任務。
鑒于藝術信托的種種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從事藝術信托行業人員的培訓,完善相關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逐漸完善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審核制度;加強藝術品信托信息的披露力度;盡快完善藝術品的鑒定、鑒價體系。
藝術品信托大事記
2009年
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攜手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北京分行于6月18日共同推出“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用于購買數名著名畫家知名畫作的收益權,標志著國內信托機構正式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
2010年
藝術品信托進入發展上升通道。有2家機構發行了10款藝術品信托,發信規模超過7.5億元。平均(預期)收益率9.75%。
2011年
《國務院關于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出臺,要求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該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975億元。這年18家機構發行了45款藝術品信托,累計發行規模超過55億元。
2012年
受到宏觀經濟及藝術品市場自身諸多因素影響,藝術品信托進入下行通道。與2011年相比,產品數量減少了10款,降幅為22.73%,發行規模為33.46億元,降幅為39.5%。
2013年上半年
上半年新發行的藝術品信托僅有10款,參與的機構也從高峰時的18家銳減至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