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商業銀行須在2011年年內將相關的銀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轉入表內,目前已經接近年底,不過多家商業銀行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前期已經分期陸續將銀信合作相關的表外信貸資產轉入表內,并且很大一部分產品已經在今年年底前自然到期,因此商業銀行面臨的轉表壓力并不大。
“根據測算,我們需要轉入表內的銀信合作資產規模大概為100多億元,今年前幾個季度已經陸續轉了一部分,年底前只有幾十億的資產需要轉入,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小。”某國有大行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0年,由于央行對商業銀行實行信貸規模控制,不少商業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方式發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銀信合作產品規模迅速膨脹,而銀信合作發行的產品中大部分都是融資類產品,商業銀行通過這種方式將本該屬于表內的信貸資產轉成表外理財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監管規定,影響了信貸規模調控的效果。為此銀監會在2010年8月10日下發的“72號文”中,要求各商業銀行在2011年底前將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轉入表內。今年年初銀監會再次發布通知進一步要求銀行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制定具體轉表計劃。
“銀信合作產品多數期限都在一年左右,去年上半年是發行高峰,今年部分產品已經陸續到期,因此銀行的轉表壓力并不大。”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以工行為例,根據工行在去年中報時披露的信息,其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規模為2350億元,而其中1000多億元的融資類產品去年和今年自然到期,需要由表外轉入表內的資產約800億元。根據交銀國際此前發布的預測報告,今年需轉入表內的銀信合作貸款規模約4000億元左右。“這些資產并不是一下子在年底前就轉入表內的,由于銀監會此前已經要求銀行制定轉表計劃,因此各家商業銀行都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計劃,有些量大的已經陸續分季轉表了,我們的量比較小,因此計劃放在年底前一次性轉入表內。”某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據這位人士透露,該行年底前需要轉表的銀信合作資產不超過30億元,相對于該行的資產規模來說,影響并不大。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在銀監會去年8月發布“72號文”之后,銀信合作產品發行便呈降溫趨勢,今年一季度銀信合作產品觸底回升,目前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